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的电极使用和工作原理
时间:2024-11-01 来源:科创星光
电极的工作原理
阴极(Pt) O2 + 2H2O + 4e = 4OH-
阳极(Ag) 4Ag + 4Cl- = 4AgCl + 4e
电极的结构
因电极几何尺寸合理、膜薄渗透性强、电极腔体内的电解液成分合理且用量少,使得电极的响应速度较快。而国内的一些覆膜式氧电极腔体内需要加入20mL左右的电解液,本底氧消耗的时间就相当长,造成较长时间无法投入使用。
电极的存放
若需将电极连续存放2个月以上时,应将膜体中的电解液倒掉,使阴、阳电极保持干燥,并套上保护套,此时不能将电极接到二次表上通电极化。
电极的极化
极化过程需要10分钟,先将电极与仪器正确连接。
电极的标定
斜率标定:在空气中标定电极的斜率。
两点标定:在零氧环境中标定电极的零点,在空气中标定电极的斜率。
对于电厂超低浓度的溶解氧测量,特别是除氧器出口,含氧量极低,这时零点是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,零点的准确标定就特别重要。
若一定要标定出零点,我们建议用无水亚硫酸钠溶解于纯水中,形成“无氧水”来标定零点。
本栏目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着传播知识、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,为网友免费提供,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,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,以便我们及时纠正。联系方式:18101268918
上一篇: 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常用的电极维护方案
延伸阅读